撰文:世新廣播電臺指導老師 馮文清
◆ 聲音的搖籃:世新廣播電臺的實作場域與育才使命
開播逾一甲子的世新廣播電臺,是本校培育廣播製播人才的核心場域。自創臺以來,便比照業界實務模式進行節目營運與訓練,讓學生在真實的製播節奏中,學習專業的節目製作流程。隨著媒體技術與收聽習慣不斷轉變,電臺的教學內容也持續與時俱進,不只延續廣播精神,更積極拓展 Podcast、數位聲音製作等多元面向。
◆ 四間錄音室的全方位實作支援:從廣播製作到跨媒體內容
自2024年 2月 16日起,世新廣播電臺正式啟用位於全媒體大樓七樓的四間專業錄音空間,分別為三間節目錄製室( OM701、 OM702、 OM703)以及一間全天候 ON AIR直播室( OM704)。這些空間的規劃與建置,完全比照業界標準並導入 RCS Zetta廣播數位自動化排播系統,搭配 Axia iQ Console專業級控台,提供學生從節目企劃、錄製、剪輯到上架播出的完整操作體驗。
圖一 : 華岡藝校的師長與同學們來參訪世新廣播電臺 (OM704)
其中,OM701至 703為廣播節目錄製的核心場域,每週錄音時數達 120小時,支援多達 70檔節目的製作,全年累積超過 7,000小時的使用量 是 學生學習新聞播報、 Podcast 製作與聲音後製的日常場域。從課堂訓練到實習製作,從校 園電臺 節目到產學合 作專案,這些空間承載了無數聲音內容的誕生與實作歷程。
OM704則是一間結合直播與錄製功能的多工空間。全年無間斷運作的 ON AIR室,直播總時數高達 8,760小時,支援全天候節目播出。它更具備單機影像直播功能,能同步進行廣播節目錄製與影音直播,滿足現今多媒體教學與節目製作的多元需求。不論是訪談、講座、校內特別活動或對外展示實習成果,皆可於此空間進行高品質的錄製與直播應用。
圖二 : 世新廣播電臺114年舉辦高中生廣播工作坊【聲話武器|聲色之矛】,帶領來自全台的學員深入體驗動畫與廣告配音的專業技巧。(OM702)
透過這四間錄音室的規劃與運作,世新廣播電臺形塑出一個結合專業技術、實作訓練與內容創新的跨媒體聲音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製播環境中學習, 也讓教學與實務無縫接軌,發聲於世。
◆ 在媒體變遷中穩定航行:教學調整與內容創新
隨著媒體型態的快速演進與收聽習慣的多元化,廣播早已不再是單向傳播的形式,而是朝向互動性高、跨平台整合的內容生產模式邁進。世新廣播電臺在歷經逾一甲子的發展後,始終與媒體趨勢並行不悖。從傳統頻 道 AM&FM)節目的 製作,到聲音內容跨足 Podcast平台與影音直播,教學方向也逐步調整,從過去的節目製作流程訓練,擴展至聲音企劃、 多元 平台與聽眾溝通等更具整合性的內容發展。
圖三 : 世新廣播電臺舉辦114學年度新聲代主持人及實習團隊培訓課程 (M201)
透過實作中的反覆演練與同儕間的創意交流,學生能更靈活地運用錄音室資源,創造出兼具專業與個人風格的廣播作品。
除了開放全校各系所學生經由甄選進入電臺實習製播節目外,也建構了完善的實習 團隊 制度。學生將依照興趣與專長,分派至節目部、管理部、工程部與創意行銷部等實習單位,模擬真實電臺的運作模式,從節目製作、技術操作到品牌經營,全面培養跨職能的媒體能力。
同時,錄音室資源也廣泛支援課程教學與學生作品產製,包括「廣播基礎實務」、「廣播全媒體製作」、「播客實務」、「聲音表情實務」、 「廣播技術專題一」 、「小世界實習」等核心課程,以及「獨立研究」 與 「畢業製作」等進階製作型課程。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廣播環境中完成課堂成品,透過每一次實作深化學習成果,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創」。
圖四 : 慶祝世新廣播電臺臺慶生日,於校園舉辦聲音傳情活動 (GB101)
這樣的教學轉向與場域設計,不只是設備更新的結果,更是一種教育視野的展現。電臺不僅是訓練技術的地方,更是引導學生與當代媒體對話的平台。透過內容的多元實驗與製作流程的真實模擬,讓聲音不再受限於傳統廣播的邊界,而能在數位時代中,持續發聲、被聽見。
◆ 在實作裡成長:不只是電臺,更是教育的縮影
世新廣播電臺不只是聲音內容製播的場所,更是學生夢想起航、專業扎根的起點。在這個由聲音構築的 世界裡,學生們學會的不只是如何製作節目,更是在面對變動媒體環境中,如何保持觀察、思考與創造的能力。
我們誠摯邀請校內各單位與師長們,持續關注並支持這個孕育無數創意與專業的空間。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一同為聲音教育注入更多靈感與可能性。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