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115「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際,教學發展中心特別邀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正召集人鄭月秀教授,親自分享學門審查重點、提案趨勢與常見撰寫迷思,協助教師從審查端視角精準掌握撰寫方向與通過關鍵。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115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提案精進講座:學門召集人鄭月秀教授「從審查視角剖析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引導教師掌握撰寫關鍵」。協助教師深化教學實踐研究精神,提升研究與教學並進之能量。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編輯|教學發展中心
為協助教師掌握教育部115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要領,教學發展中心於114年10月29日(三)特邀「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正召集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鄭月秀教授,舉辦線上講座「從審查視角看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概況」,深入解析提案趨勢與常見撰寫迷思,吸引眾多教師踴躍參與。
鄭月秀教授首先以自身從雲科大到臺藝大的教學經驗開場,鼓勵教師「勇於提問、善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平台」,並指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精神不在追逐趨勢,而是回應教學現場的真實問題。」回顧自107年起參與計畫以來,見證申請件數與通過率逐年...
More
教學新知
【教學新知】(轉載)「第二外語的教與學與AI的應用場景」等三篇分享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第二外語的教與學與AI的應用場景」等三篇分享,一起探索 AI 在外語課堂中的實際應用。
1️⃣(轉載1)EP.01-WHY_引言、第二外語教學與AI:談AI導入語言教學的必要性與挑戰。
2️⃣(轉載2)EP.02-WHAT_AI在第二外語教學的應用場景:示範AI於課前題目生成、課中語音辨識與文法糾錯、課後口語模擬與VR沉浸式學習的多元場景。
3️⃣(轉載3)EP.03-HOW_如何有效地實施AI輔助的教學:分享如何維持教師引導角色、設計AI輔助學習策略,並運用AI生成重音與搭配詞資料,協助學生提升語言運用力。
此系列影片提供實務應用靈感,協助善用科技工具在課堂中打造更具互動與成效的外語學習環境。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圖片來源: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大一年」的理想與實踐
在高等教育邁向「以人為本」的新時代,如何陪伴學生找到自我、培養行動力與創造力,已成為重要課題。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大一年」的理想與實踐。
吳思華教授表示,學生的來源涵蓋18歲至81歲的終身學習者;未來的教育應從知識傳授轉向素養導向的學習,其核心在於「適應力」與「開創力」。透過「大一年」計畫的實踐,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跨域探索,將課堂延伸至真實社會情境,使學習成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歷程。這樣的思維,也啟發我們重新設計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法,營造支持學生主動學習與終身成長的教育環境。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與教學倫理
當 AI 逐漸融入教學與研究現場,我們不僅要懂得運用,更需理解其原理與影響。生成式 AI 正快速改變知識產出、學習模式與決策思維,唯有掌握核心概念與最新發展,才能引導學生與科技同行。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AI與教學倫理。本場分享將帶領教師快速了解生成式 AI 的基礎與趨勢,並以「AI 負責任五心法」為核心,探討如何在教學與研究中安全、理性且負責地運用 AI。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大一中文的教與學-EP.01-WHY 當大一中文遇上AI/HOW 如何與AI協作教學/WHAT AI對於文學的影響等三篇分享
在生成式AI快速進入教育現場的今天,大一中文課程也迎來了新的思考契機。面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與科技帶來的挑戰,中文課不僅關乎語文能力的培養,更是引導思辨與創造的場域。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大一中文的教與學-EP.01-WHY 當大一中文遇上AI/HOW 如何與AI協作教學/WHAT AI對於文學的影響等三篇,從「WHY、HOW、WHAT」三個面向出發,分享大一中文課在AI時代的可能方向:為何導入AI、如何與AI協作教學,以及AI對文學學習所開啟的新視野。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世代未來探索,從日本作家池上彰《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獲得的3個生涯啟蒙
在AI世代的教育現場,學生面臨的挑戰不只是成績,而是在多元選項與模糊標準中如何做出判斷。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也可以嘗試協助學生看見自己、理解自己,並學會與「還不知道想做什麼」的狀態和平共處。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AI世代未來探索,從日本作家池上彰《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獲得的3個生涯啟蒙。日本作家池上彰在《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中,提供了啟發學生思考與對話的實用路徑:陪伴他們從「暫定出發」、學會「翻轉缺點」,並以「想解決的問題」為起點探索未來。這本書提醒我們,教育可以不只是指引方向,更是陪伴學生一起發現屬於自己的生涯地圖。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如何提升學生敘事表達的真實感? AI文案創意實驗室:人機協作點亮廣告靈感
如何提升學生敘事表達的真實感?「文案寫什麼」是自己想說?的還是讀者關心的?應該換位思考外並導入觀念,塑造價值感並產生共鳴,進而達到行動呼籲的目的。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如何提升學生敘事表達的真實感?─ AI文案創意實驗室:人機協作點亮廣告靈感。講者分享人機協作課程的研發思維邏輯,先釐清AI協作課程的應用場景、關聯能力與職能,並盤整出哪些領域加入AI工具協作能更加分。
示意圖: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大班通識課程的教學心法
有一門被學生暱稱為「腦心課」的通識課程-「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以混成教學的創新設計,翻轉大班課堂的學習體驗。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大班通識課程的教學心法。透過即時互動、Slido 問答、課堂民調與社群分享,打造出兼具參與感與深度思考的學習環境。學生不僅能比較不同觀點與科學證據,更能將腦科學議題連結日常生活,培養批判思考與科學素養。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提升學習動機,也讓知識得以向外延伸。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Google AI Pro 學生免費方案申請方式、條件一次看
Google 近日宣布 AI Pro 學生方案正式開放台灣地區申請,凡就讀國內大專院校、年滿18歲的學生,即可免費使用一年期的 Gemini 2.5 Pro 模型,同時享有 Deep Research、NotebookLM 進階功能與 2TB 雲端儲存空間。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Google AI Pro 學生免費方案申請方式、條件一次看
此方案將有助於學生在課堂報告、研究撰寫與專案管理上更有效率,也為課程設計帶來新靈感-例如指導學生透過 Gemini 進行資料分析、摘要生成與創意思考練習,促進 AI 融入教學的多元實踐。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衝擊就業市場!初階職缺少三成,大學畢業生求職難
AI 技術正以驚人速度重塑全球就業市場。近年來,英、美等國的初階職缺大幅減少約三成,企業普遍運用 AI 提升效率、減少人力需求,使大學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求職挑戰。
然而,AI 時代同時也帶來嶄新契機-企業愈發重視如「思辨力」、「文字表達」與「邏輯能力」等高階技能,而這正是高等教育能夠培養的核心素養。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AI衝擊就業市場!初階職缺少三成,大學畢業生求職難
可思考如何於課程中結合 AI 工具與批判性思考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創造與溝通,從「知識使用者」邁向「創新設計者」。面對 AI 浪潮,唯有培養具可遷移性的能力,方能在快速變動的職場中穩健前行。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善用 AI 給予情緒支持,經營日常的親臨交際
在 AI 成為生活與學習夥伴的時代,該如何引導學生善用科技,而非被它取代?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善用 AI 給予情緒支持,經營日常的親臨交際」。AI 的陪伴能在學生感到挫折時提供安定與鼓勵,幫助他們梳理思緒、找回信心;但唯有真實的人際互動,才能培養共情、理解與面對現實的勇氣。
可以進一步思考:AI 如何作為輔助,而非依賴?如何讓科技成為情緒學習的橋樑,而非替代?從對話、討論到反思活動,在虛擬與真實之間找到平衡,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觀光系申元洪老師:透過學產合作,厚植世新人實務能力–世新觀光學系「餐旅業經營管理系統」課程的智慧實踐
後疫情時代,觀光產業面臨人力短缺與數位轉型挑戰。「餐旅業經營管理系統」課程結合資訊系統與實務操作,透過AI訓練、專案學習與產學合作,培養兼具觀光專業、科技素養與管理思維的新型人才,引領教育邁向智慧觀光新時代。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觀光系申元洪老師:透過學產合作,厚植世新人實務能力--世新觀光學系「餐旅業經營管理系統」課程的智慧實踐。學生透過操作真實飯店後勤系統,模擬企業營運流程,培養數據思維與系統管理能力,學習以科技手段解決管理問題,課程結合教育深度與產業實務,讓觀光教育從傳統服務技能,拓展至智慧管理與資訊應用的新方向。
撰文者: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申元洪老師
圖一:以真實系統操作培養學生的數據與管理能力,推動觀光教育邁向智慧化與資訊應用的新領域
(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一、學界與產業合作實踐「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的世新精神
學校長期秉持「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培育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近年來更以「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為課程發展特色,本系的「餐旅業經營管理系統」課程...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學生實習如何更有收穫?先設定學習目標、參與專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習並非只是「做助理」,而是學生探索未來職涯的重要橋梁。實習前應先訂立學習目標,明確想學什麼、技能要怎麼養成;參與實際專案能讓學生從做中學、理解職場流程;更要主動觀察與反思,才能讓這段經驗真正成為個人方向的指引。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學生實習如何更有收穫?先設定學習目標、參與專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積極投入、設計學習策略,實習才可能轉化為職涯探索的助力,而非走過場的經歷。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圖傳系陳秀真老師:因應產業需求深化設計創意教學實踐
在「小量多樣、客製化」成為產業常態的時代,包裝設計已從視覺呈現進化為整合品牌行銷、環保與使用體驗的關鍵環節。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圖傳系陳秀真老師:因應產業需求深化設計創意教學實踐,分享為縮短學用落差,應用 ZUND S3M-1200 多功能切割機,協助學生將創意快速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體包裝,讓學生能於包裝設計與文創商品課程中進行立體結構實作,強化專業應用力,實現學以致用與產學接軌。
撰文:圖傳系陳秀真老師
在「小量多樣、客製化」成為創新產業常態的時代,全球消費型態正快速轉變。包裝設計早已超越單純的視覺展現,而是整合品牌行銷、物流效率、環境永續與消費體驗的關鍵環節。研究顯示,全球包裝市場持續擴張,專業人才的需求亦隨之增加。其中結構設計更被視為核心任務,不僅要保障產品從產地到賣場的安全,更需在通路展售中吸引目光,並於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提供便利性與功能性。
為在包裝相關課程教學上能協助學生縮短學用落差,本校引入專業ZUND S3M-1200 多功能切割機,讓學生將設計創意快速轉化為符合市場與產業需求的實體包裝。該設備配備高品...
More
【教學新知】(轉載)Edcafe AI是什麼?教學應用與Chatbot分享
Edcafe AI 是一套為教育者設計的 AI 教學工具箱(AI toolkit for educators),協助老師生成、整理並指派教學與學習內容。把備課、教材、互動、評量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個 AI 工具裡。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Edcafe AI是什麼?教學應用與Chatbot分享。AI 的進展很快,但對老師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追逐最新,而是找到能真正減輕負擔、拉近和學生距離的工具。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