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鄭志文老師來自傳播學門,到了大學教書後發現理論不僅不容易使用,學生也不愛用。任憑怎麼試圖昇華學生,最後反遭學生成功洗腦。理論對這z世代而言,跟走上絕路同義。然而,問題不在理論,問題在學習風格,關鍵在學習動機,而解決策略不是改變他們,是改變自己。
(轉載)數位人文教學心法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
【教學新知】(轉載)視覺化數據的人文解讀
引導學生結合工具,將龐大資料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是培育數位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同時藉由跨領域合作學習模式,導入攝影運用習得產出自製影片媒體成果能力,強化未來進入職場的競爭力。本文由台中教育大學張敦程老師與何信昭老師,與我們分享跨域共授的寶貴教學經驗。
(轉載)視覺化數據的人文解讀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教室裡的低頭族:傳播理論課的數位分心、學習成效與課程規範研究
3C數位科技工具為教學現場帶來的「學習分心」,讓教室裡的學習者成了被工具支配的低頭族。
研究者運用「專注森林」時間管理行動工具導入課堂,試著翻轉數位工具的角色,並以行動研究持續觀察對學生學習行為與改善注意力的影響狀況,試圖改善教學現場的學習生態,為教學帶來改變。
(轉載)教室裡的低頭族:傳播理論課的數位分心、學習成效與課程規範研究
110年度教育學門 佛光大學傳播學系 張煜麟助理教授
More
【教學新知】(轉載)破除大學「全英語授課」迷思:EMI 是選擇題,不是必選題
雙語政策在高等教育階段,透過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推動全英語教學(政策中亦稱之為 EMI)。
儘管早在政策提出之前,已有大專校院教師採行全英語授課,但通常若非學校、學院或科系以英語授課作為招生特色,大學開設全英語課程的整體比例並不高。
為了進一步瞭解 EMI 目前的推廣狀況,《換日線》訪談了幾位任職不同科系、但都在重點培育學校開設 EMI 課程的教師,替讀者破解 EMI 常見問題與迷思。
(轉載)破除大學「全英語授課」迷思:EMI 是選擇題,不是必選題
More
【教學新知】(轉載)2024高教品保論壇:從大學校務評鑑談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今(2024)年8月21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舉辦首場高教品保論壇,主題為「從大學校務評鑑談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聚焦於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提供與會者許多深思的機會和激盪。當日論壇活動超過80人次參與,參與者包括多校校長、校務評鑑委員、各校教務處、研發處、教發中心的長官同仁,以及多位大學教師,分享教師教學發展與教學品保的問題,與大學面臨的問題以及思考可能的應對。
(轉載)2024高教品保論壇:從大學校務評鑑談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
More
【教學新知】(轉載)高教工程大學部學生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之精進
讓學習者在學習中能自主思考,是提升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關鍵。
本研究透過「蘇格拉底詰問法」、「即時反饋系統」的運用,培養/激發學生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而「批判思考意向調查量表」的運用及分析,也十分值得參考學習。
(轉載)高教工程大學部學生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之精進
109年度 工程學門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 謝東佑副教授 (已升等教授)
More
【教學新知】(轉載)談大學因材施教 打造國際競爭力 透過品保發展特色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於今(2024)年5月20日就職。面對臺灣高等教育的少子女化、特色發展、國際攬才等議題,大學端該如何因應?臺灣未來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將朝什麼方向發展?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簡稱高教評鑑中心)又該如何協助促進並確保高等教育品質?本文邀請教育部長鄭英耀分享其對於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見解與期許。
(轉載)談大學因材施教 打造國際競爭力 透過品保發展特色
More
【教學新知】(轉載)適地性手持裝置分析性速寫互動教材之研發與教學應用—適時適地數位輔助建築速寫之自主學習
課程的目的在於傳授知識或技能,期望能在課程結束學習者能持續應用,成為實用的能力。
互動教材的設計與研發,對於活化現場教學非常有助益,亦能提升學習者透過自主學習與持續練習而不斷精進的意願。
本文著重以行動研究的方法來觀察研究,互動速寫教材對自主學習與長期練習動機提升的影響成效,期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能。
(轉載)適地性手持裝置分析性速寫互動教材之研發與教學應用—適時適地數位輔助建築速寫之自主學習
108年度 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 戴楠青副教授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創新人文展演——數位內容策展
「面對非藝術設計背景的學生,我們就是要發現他們個別的專業,給他一些方法跟工具,然後讓他有機會將想法實踐出來。」中興大學趙欣怡老師分享,人文學科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被侷限於紙張,以簡單的數位工具,將自身的想法投入在展覽的執行層面向外拓展,進而提升作品的創新性。
(轉載)創新人文展演——數位內容策展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從教學現場出發翻轉語言新價值
東吳大學外語學院院長王世和從過往教書25年、兼任行政工作14年等經驗中學習到,外語教學從過去到現在已有很大的改變。除了外在高教環境的要求,例如議題導向、永續發展、108課綱、2030雙語政策等,教學已非早期只需顧好自己教課的內容和方法,學生現今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與思考模式都不一樣。老師所訂定的教學目標、課堂內提出的探討議題和運用的教學方式也須同時跟著改變,師長和學生都需面對全方位的轉型。
(轉載)從教學現場出發翻轉語言新價值
More
【教學新知】(轉載)用科技傳承藝術與文化的實踐者
數位影像需要考量使用者需求,加入文字、聲音與其他科技元素,或嘗試讓影像自己說故事,觀看者猶如穿越古今,身歷其境遊泰山。明志科技大學的劉為開、沈明得教授分享以人為本、科技為用的設計思考,帶領同學思考、探索人的需求與科技為用的可行性,透過虛擬實境VR程式設計,引領人們「穿越古今遊泰山」。
(轉載)用科技傳承藝術與文化的實踐者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教師共享學習軌跡驅動學生自我調整PBL學習與精準輔導之研究
培養學生具備進入真實世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大學教育一直努力的面向;運用PBL教學法,十分適合異質性班級組成,並能夠組織不同能力的學生,透過合作來解決問題。
透過師生共學與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實質回應了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支持其學習需求的期待,更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如何在真實情境下,有效與他人共組團隊合作解決問題。
(轉載)教師共享學習軌跡驅動學生自我調整PBL學習與精準輔導之研究
108年度 通識(含體育)學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胡詠翔 助理教授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小孩子才做選擇 人文、數位我全都要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年輕族群!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人社院院長何寄澎這次想來點不一樣的,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裡,嘗試將古典文學中蘊含「社會包容」精神的經典作品,透過「議題互動解謎遊戲」的設計,創作出寓教於樂的數位成果。
(轉載)小孩子才做選擇 人文、數位我全都要
More
【教學新知】卓越教師-11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戴明陸老師教學經驗分享
熱心輔導學生學業不遺餘力
圖說:英語系戴明陸老師分享從校友變成教師,更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與學。
A)我112學年度輔導了兩位要挑戰雅思的學生,一位是臺灣籍,另外一位是大陸籍,臺灣籍學生成功考上了一所在蘇格蘭的大學,在那邊他要就讀語音學碩士。
世新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我的教學理念就是不論學生是本國人或來自國外,我一定會幫忙,而且學生的母語也不是重點(我願意幫助英文母語者與非英文母語者)。臺灣是一個包容社會,我認為世新校園也有包容性特質。
B)112學年度我認識超過5位今年要當交換學生的世新學生,這些學生曾經修過我的課,我一直很樂意推薦同學們過去就讀世新的姊妹學校,而且我112學年度幫助至少4位學生準備交換生面試過程,對學生來說,這種交換的經驗真的很難得的。
C)112學年度有一位畢業三年前的學生突然跟我聯絡,這位學生後來決定了要去美國就讀了碩士,我幫助這位學生準備申請資料,我也跟她討論不同大學的優缺點。我認為老師有義務幫助任何曾經上過我們課的學生...
More
【教學新知】(轉載)跨域合作、學用合一:會談技巧課程「教」與「學」的翻轉
個案工作實務是個相當複雜的場域,社工常需要處理非常模糊、不確定的複雜情境。如何幫助學習者將課堂知識轉換成實務能力,相當具有挑戰性!
其中,「會談技巧」的強化是服務深化的基礎,本研究依教學方法、學習內容的不同分為四階段:自主學習、角色扮演、模擬接案、實際接案;
各階段皆有重疊,並經歷行動研究的計畫、行動、觀察、反思歷程。試著探討不同的教學策略、技巧教學對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影響。
(轉載)跨域合作、學用合一:會談技巧課程「教」與「學」的翻轉108年度 [專案]技術實作
108年度 [專案]技術實作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沈慶鴻教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