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短影劇市場,臺灣入市有眉角。
微短劇正席捲全球,從TikTok到愛奇藝,再到AI生成影視內容,影視產業快速融合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引發全新內容創作革命。從中不難發現學生熟悉的娛樂語境,正悄悄轉變為未來教學的可能媒介-不論是數位素養、媒體識讀,還是創意發想,都與我們的教學息息相關。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
【教學新知】(轉載)從 UNESCO 彈性學習倡議 反思台灣高等教育跨領域學習的下一步
彈性學習近年來成為高等教育政策中的關鍵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指出,全球高等教育學生人數在過去二十年間翻倍成長,2020年已達2.35 億人,顯示各國教育體系正面臨學習者樣貌日益多元、學習歷程非線性的挑戰。在此一趨勢下,UNESCO於2022 年提出「彈性學習路徑(Flexible Learning Pathways, FLPs)」倡議,強調應以學習成果為核心,建構多樣化的入學、學習與畢業後銜接制度,承認各種非典型學習經驗,並促進教育公平與普及化。
(轉載)從 UNESCO 彈性學習倡議 反思台灣高等教育跨領域學習的下一步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短影音時代來臨!資策會:九成臺灣網友觀看直式短影音
資策會調查指出,社群影音內容快速改變國人觀看習慣,尤以18至49歲族群偏好新媒體與素人創作,短影音成為主流。分析顯示,短影音不僅吸引目光,更能有效建立印象與認知,甚至促進後續行動,反映其對觀眾行為具實質影響。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短影音時代來臨!資策會:九成臺灣網友觀看直式短影音,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永續發展教育ESD結合SDGs,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
在氣候與社會劇變的時代,教育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鍵。
【教學新知】(轉載)永續發展教育ESD結合SDGs,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帶您一探「永續教室」的理念-如何將永續發展教育(ESD)融入教學現場,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培養學生的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文章包含 UNESCO 最新教學框架與國際趨勢,對於課程設計與教學路線提供值得參酌的方向。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運用AI的策略與倫理教範
AI工具越用越順手,但你知道使用AI背後有哪些策略與倫理規範嗎? 這次林誠夏講師將帶你掌握 運用AI時不可忽略的兩大要點: 1. 資料合法性先確認! 2. 揭露AI使用,維護公平性!
(轉載)【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運用AI的策略與倫理教範(CC Taiwan計畫主持人 & 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 林誠夏法制顧問)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善用AI、與AI協作產出具體成果
AI 應用逐漸普及,教師們如何在教學中妥善處理著作權議題,成為重要關鍵。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善用AI、與AI協作產出具體成果(CC Taiwan計畫主持人 & 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 林誠夏法制顧問),簡單三點帶你掌握善用AI及其生成作品的秘訣: 1. 注意著作權與抄襲 2. 謹防隱私外洩,勇於承擔責任 3. 尊重倫理與人類尊嚴。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從著作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出發: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等二篇分享
AI 應用逐漸普及,教師們如何在教學中妥善處理著作權議題,成為重要關鍵。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從著作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出發: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等二篇分享。
從著作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出發,深入探討 AI 融入課程時的法律與倫理考量。透過影片了解運用 AI 在審核學生報告、產出教學素材等情境中的風險與應對方式;並釐清 AI 生成內容的著作權爭議,協助教師在教學創新中同時兼顧合法性與教育價值。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轉載1)【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著作權利保護的基礎原則(CC Taiwan計畫主持人 & 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 林誠夏法制顧問 )
(轉載2)【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AIGC之合法應用及學倫引註-在課程設計中適當融入AI工具(CC Taiwan計畫主持人 & 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 林誠夏法制顧問)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
More
【教學新知】(轉載)越南來台學生數八年成長八倍,馬來西亞學生數跌破一萬人
根據台灣教育部113(2024-2025)學年度的境外生人數統計,全台共有12萬3188名境外生,相比上112學年的11萬6038人增長不少,其中前三大來源分別是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本文將簡析最新的境外生人數統計,了解近年東南亞學生赴台留學的趨勢。
(轉載)越南來台學生數八年成長八倍,馬來西亞學生數跌破一萬人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DeepSeek比較篇:與其他 AI 程式的實力對決
撰文: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源組 許旻軒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各大 AI 平台紛紛推出自家語言模型,以提升自然語言處理(NLP)能力。其中,DeepSeek 作為一款專為中文語境優化的 AI 模型,在許多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本文將從技術架構、語言理解能力、應用場景以及與教育領域的關聯,對 DeepSeek 與其他 AI 程式進行深入比較。
技術架構與模型優勢
DeepSeek 採用了基於 Transformer 的深度學習架構,與 OpenAI 的 GPT、Anthropic 的 Claude 和 Google 的 Gemini 等 AI 模型相似。然而,其關鍵特點在於對中文語料庫的深度訓練,使其在處理繁簡中文文本時更為精確。
相比之下,GPT-4 雖然具備強大的多語言處理能力,但在中文語境下偶爾仍會出現語法錯誤或語意不夠精準的問題。此外,DeepSeek 在語意解析、詞彙選擇和文本流暢性方面經過特別優化,能更準確地理解並生成符合漢語邏輯的內容。
圖說:工程師在開發程式,體現 DeepSeek 技術架構與中文語意優化的應用場景
(本圖...
More
【教學新知】DeepSeek基礎篇:探索人工智慧的新世代語言模型
撰文: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源組 許旻軒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領域 ,吸引了全球科技公司與研究機構的關注。在這股AI浪潮中,「DeepSeek」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新興力量,特別是在中文自然語言處理(NLP)方面展現了卓越的能力。本文將深入探討DeepSeek的背景、技術架構、應用場景及其對AI發展的影響。
圖說:DeepSeek的發展具有淺力,但也面臨倫理、數據安全與實務應用等多重挑戰
(本圖由許旻軒與ChatGPT協作生成)
DeepSeek的背景與發展
DeepSeek是一個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NLP)與人工智慧應用的大型語言模型,類似於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以及Anthropic的Claude。它主要針對中文語言環境進行優化,目標在提供更精確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適用於多種應用場景,如機器翻譯、智能問答、文本摘要等。
隨著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加速,DeepSeek的誕生顯示出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語言...
More
【教學新知】影音播客直播間(M105):《哈囉,午安》、《翠谷名人播客室》、《我愛芳鄰》節目技術實作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副台長許恩齊、指導老師倪琇茹 圖片/世新廣播電臺提供
世新大學秉持「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的教育理念,善用數位工具,讓學生走進真實世界、用創作對話時代。在每一次實作與每一段故事中,累積不只是技術,更是洞察與思辨的力量,培養出能與業界並駕齊驅、甚至領航未來的實力,讓世新始終站在媒體教育的最前端。本文介紹於管理學院一樓的「 影音播客直播間」(Podcast/ Live Streaming Studio)(M105),本校師生在此實際應用、整合創意與技術的代表性節目。
《哈囉,午安》音樂節目與字幕模組應用
《哈囉,午安》由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團隊主持與製作,每週一至週四中午 12 點至 13 點於影音播客直播間現場播出,並於 AM729、FM88.1 及 YouTube 同步直播。節目所使用的麥克風及音樂播放裝置透過 Soundcraft Si Expression 2 數位混音器輸出,再經由棚內預留接線傳送至副控室的 Behringer X32 Compact 混音器。
圖一:《哈囉,午安》節目現場畫面。主持人使用 Sennheiser MD421 ...
More
【教學新知】影音播客直播間(M105):一站式掌握多鏡位、音訊混控與直播編排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副台長許恩齊、指導老師倪琇茹 圖片/世新廣播電臺提供
在 AI 浪潮席捲全球的此刻,世新大學不僅站穩技術浪尖,更持續投入資源升級教學場域,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帶領師生走入社區、深入田野,實踐知識與社會的真實對話。
111學年度位於管理學院一樓啟用的「影音播客直播間」(Podcast/ Live Streaming Studio)(M105),正是這份理念的實踐基地之一。作為世新廣播電臺的重要製播空間,M105 融合 Podcast 錄製、影音直播與互動教學 等多元功能,不只是設備完善的創作教室,更是一座連結知識與現實、技術與人文的橋樑,讓教與學在科技與溫度之間相互發光。
圖一:M105 影音播客直播間實景,空間配置包含主播台、沙發區與 2x2 拼接螢幕,整合多鏡位拍攝與互動式直播需求(世新廣播電臺節目部長—楊逸安攝)
專業空間配置:從影棚到副控的完整體驗
M105 影音播客直播間主要分為影棚區與副控室,空間設計兼顧實用與美感,棚內包含主播台、沙發訪談區與電視牆等多樣配置。
圖二:影音播客直播間攝...
More
【教學新知】聲音的搖籃:世新廣播電臺的實作場域與育才使命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指導老師 馮文清
◆ 聲音的搖籃:世新廣播電臺的實作場域與育才使命
開播逾一甲子的世新廣播電臺,是本校培育廣播製播人才的核心場域。自創臺以來,便比照業界實務模式進行節目營運與訓練,讓學生在真實的製播節奏中,學習專業的節目製作流程。隨著媒體技術與收聽習慣不斷轉變,電臺的教學內容也持續與時俱進,不只延續廣播精神,更積極拓展 Podcast、數位聲音製作等多元面向。
◆ 四間錄音室的全方位實作支援:從廣播製作到跨媒體內容
自2024年 2月 16日起,世新廣播電臺正式啟用位於全媒體大樓七樓的四間專業錄音空間,分別為三間節目錄製室( OM701、 OM702、 OM703)以及一間全天候 ON AIR直播室( OM704)。這些空間的規劃與建置,完全比照業界標準並導入 RCS Zetta廣播數位自動化排播系統,搭配 Axia iQ Console專業級控台,提供學生從節目企劃、錄製、剪輯到上架播出的完整操作體驗。
圖一 : 華岡藝校的師長與同學們來參訪世新廣播電臺 (OM704)
其中,OM701至 703為廣播節目錄製的核心場域,每週錄音...
More
【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用提示語開啟人機協作的智慧之旅」
隨著 AI 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教育現場,學會「設計提示語(Prompt)」成為重要的新課題!
為此,教學發展中心特地與大家分享【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用提示語開啟人機協作的智慧之旅」。文中指出,撰寫提示語就像為自己做筆記,能幫助釐清目標與思路,讓與 AI 的協作更加精準。透過巧妙設計的提示語,將能夠更好地引導 AI 支援教學設計、提升課程創意與學習成效。
歡迎各位老師參閱,共同探索這個嶄新的領域。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提⽰語,其實是寫給⾃⼰看的筆記
我們常把提⽰語(Prompt)當作是⼈對 AI 下達的指令,但在真正使⽤之前,更應該視它為⼀種寫給⾃⼰看的筆記 - ⼀種幫助整理思緒、釐清問題的⼯具。
就像在學程式語⾔前會先畫流程圖、寫虛擬碼⼀樣,提⽰語的撰寫也是邏輯釐清的過程。我們先問⾃⼰:
⽬的是什麼?為何需要 AI 協助?有哪些條件或限制?當這些都釐清後,提⽰語⾃然就更清晰、更有效。
這就像規劃⼀趟旅程:你不會⼀開始就問司機「⾛吧」,⽽是會...
More
【教學新知】(轉載)Edcafe AI 教育 AI 落地應用:「貴精不貴多」哲學|Edcafe 專為教育設計的 AI平台
Edcafe AI 近期於台灣區正式上線,備受第一線教師們關注。數位敘事力期刊 IG 吳奇老師為文分享 Edcafe AI 教學工作流,以國文科為例介紹其生成課程計畫、教學資源AI搜尋、教學材料設計、影片試題生成、作文批閱與教學、建立互動機器人等功能。
(轉載)Edcafe AI 教育 AI 落地應用:「貴精不貴多」哲學
(轉載)Edcafe 專為教育設計的 AI平台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