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源組 許旻軒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領域 ,吸引了全球科技公司與研究機構的關注。在這股AI浪潮中,「DeepSeek」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新興力量,特別是在中文自然語言處理(NLP)方面展現了卓越的能力。本文將深入探討DeepSeek的背景、技術架構、應用場景及其對AI發展的影響。
圖說:DeepSeek的發展具有淺力,但也面臨倫理、數據安全與實務應用等多重挑戰
(本圖由許旻軒與ChatGPT協作生成)
DeepSeek的背景與發展
DeepSeek是一個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NLP)與人工智慧應用的大型語言模型,類似於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以及Anthropic的Claude。它主要針對中文語言環境進行優化,目標在提供更精確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適用於多種應用場景,如機器翻譯、智能問答、文本摘要等。
隨著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加速,DeepSeek的誕生顯示出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語言...
More
教學新知
【教學新知】影音播客直播間(M105):《哈囉,午安》、《翠谷名人播客室》、《我愛芳鄰》節目技術實作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副台長許恩齊、指導老師倪琇茹 圖片/世新廣播電臺提供
世新大學秉持「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的教育理念,善用數位工具,讓學生走進真實世界、用創作對話時代。在每一次實作與每一段故事中,累積不只是技術,更是洞察與思辨的力量,培養出能與業界並駕齊驅、甚至領航未來的實力,讓世新始終站在媒體教育的最前端。本文介紹於管理學院一樓的「 影音播客直播間」(Podcast/ Live Streaming Studio)(M105),本校師生在此實際應用、整合創意與技術的代表性節目。
《哈囉,午安》音樂節目與字幕模組應用
《哈囉,午安》由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團隊主持與製作,每週一至週四中午 12 點至 13 點於影音播客直播間現場播出,並於 AM729、FM88.1 及 YouTube 同步直播。節目所使用的麥克風及音樂播放裝置透過 Soundcraft Si Expression 2 數位混音器輸出,再經由棚內預留接線傳送至副控室的 Behringer X32 Compact 混音器。
圖一:《哈囉,午安》節目現場畫面。主持人使用 Sennheiser MD421 ...
More
【教學新知】影音播客直播間(M105):一站式掌握多鏡位、音訊混控與直播編排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實習副台長許恩齊、指導老師倪琇茹 圖片/世新廣播電臺提供
在 AI 浪潮席捲全球的此刻,世新大學不僅站穩技術浪尖,更持續投入資源升級教學場域,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帶領師生走入社區、深入田野,實踐知識與社會的真實對話。
111學年度位於管理學院一樓啟用的「影音播客直播間」(Podcast/ Live Streaming Studio)(M105),正是這份理念的實踐基地之一。作為世新廣播電臺的重要製播空間,M105 融合 Podcast 錄製、影音直播與互動教學 等多元功能,不只是設備完善的創作教室,更是一座連結知識與現實、技術與人文的橋樑,讓教與學在科技與溫度之間相互發光。
圖一:M105 影音播客直播間實景,空間配置包含主播台、沙發區與 2x2 拼接螢幕,整合多鏡位拍攝與互動式直播需求(世新廣播電臺節目部長—楊逸安攝)
專業空間配置:從影棚到副控的完整體驗
M105 影音播客直播間主要分為影棚區與副控室,空間設計兼顧實用與美感,棚內包含主播台、沙發訪談區與電視牆等多樣配置。
圖二:影音播客直播間攝...
More
【教學新知】聲音的搖籃:世新廣播電臺的實作場域與育才使命
撰文:世新廣播電臺指導老師 馮文清
◆ 聲音的搖籃:世新廣播電臺的實作場域與育才使命
開播逾一甲子的世新廣播電臺,是本校培育廣播製播人才的核心場域。自創臺以來,便比照業界實務模式進行節目營運與訓練,讓學生在真實的製播節奏中,學習專業的節目製作流程。隨著媒體技術與收聽習慣不斷轉變,電臺的教學內容也持續與時俱進,不只延續廣播精神,更積極拓展 Podcast、數位聲音製作等多元面向。
◆ 四間錄音室的全方位實作支援:從廣播製作到跨媒體內容
自2024年 2月 16日起,世新廣播電臺正式啟用位於全媒體大樓七樓的四間專業錄音空間,分別為三間節目錄製室( OM701、 OM702、 OM703)以及一間全天候 ON AIR直播室( OM704)。這些空間的規劃與建置,完全比照業界標準並導入 RCS Zetta廣播數位自動化排播系統,搭配 Axia iQ Console專業級控台,提供學生從節目企劃、錄製、剪輯到上架播出的完整操作體驗。
圖一 : 華岡藝校的師長與同學們來參訪世新廣播電臺 (OM704)
其中,OM701至 703為廣播節目錄製的核心場域,每週錄音...
More
【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用提示語開啟人機協作的智慧之旅」
隨著 AI 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教育現場,學會「設計提示語(Prompt)」成為重要的新課題!
為此,教學發展中心特地與大家分享【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用提示語開啟人機協作的智慧之旅」。文中指出,撰寫提示語就像為自己做筆記,能幫助釐清目標與思路,讓與 AI 的協作更加精準。透過巧妙設計的提示語,將能夠更好地引導 AI 支援教學設計、提升課程創意與學習成效。
歡迎各位老師參閱,共同探索這個嶄新的領域。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提⽰語,其實是寫給⾃⼰看的筆記
我們常把提⽰語(Prompt)當作是⼈對 AI 下達的指令,但在真正使⽤之前,更應該視它為⼀種寫給⾃⼰看的筆記 - ⼀種幫助整理思緒、釐清問題的⼯具。
就像在學程式語⾔前會先畫流程圖、寫虛擬碼⼀樣,提⽰語的撰寫也是邏輯釐清的過程。我們先問⾃⼰:
⽬的是什麼?為何需要 AI 協助?有哪些條件或限制?當這些都釐清後,提⽰語⾃然就更清晰、更有效。
這就像規劃⼀趟旅程:你不會⼀開始就問司機「⾛吧」,⽽是會...
More
【教學新知】(轉載)Edcafe AI 教育 AI 落地應用:「貴精不貴多」哲學|Edcafe 專為教育設計的 AI平台
Edcafe AI 近期於台灣區正式上線,備受第一線教師們關注。數位敘事力期刊 IG 吳奇老師為文分享 Edcafe AI 教學工作流,以國文科為例介紹其生成課程計畫、教學資源AI搜尋、教學材料設計、影片試題生成、作文批閱與教學、建立互動機器人等功能。
(轉載)Edcafe AI 教育 AI 落地應用:「貴精不貴多」哲學
(轉載)Edcafe 專為教育設計的 AI平台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 Agent:我們的未來將被分解成多少「智能積木」?
當AI課堂裡學生開始問「Manus和Deep Seek誰比較強」,我們需要更深入理解:AI Agent究竟是什麼?這篇文章針對AI Agent的架構、應用與挑戰做出系統整理,幫助教師將AI工具化為教學與思辨的契機。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AI Agent:我們的未來將被分解成多少「智能積木」?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教學創新~小孩才做選擇,人文、數位我全都要
你能想像《孟子》、《世說新語》、《經典童話》變成互動遊戲嗎?透過 AI 協作與數位平台,將古典文學轉化為結合「社會包容」議題的解謎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於故事中感受人文關懷,進而轉化為行動力;即使沒有資訊背景,學生也能創作出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教學成果。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小孩才做選擇,人文、數位我全都要。這項創新教學案例,為課堂帶來嶄新靈感與應用視野,歡迎各位教師參閱,共同探索經典文學與教學創新的美妙融合!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二○二五兒少大未來問卷調查:中學生嚮往職業 半導體工程師由黑翻紅|中學生組 中學男生關注科技業 女生偏愛動漫畫
國語日報社二○二五「兒少大未來」職業探索問卷調查結果,小學生最喜歡職業前三名是職業運動員、電競選手、麵包糕點師;中學生最喜歡職業前三名是畫家(含插畫家、漫畫家、電腦動畫)、半導體製程工程師,心理輔導師與醫師、電腦工程師、電競選手、麵包糕點師並列第三名;其中受AI人工智慧浪潮、台積電矽盾產業影響,半導體製程工程師從去年中學生不喜歡職業第八名,由黑翻紅,首度擠進最喜歡職業第二名。
(轉載)二○二五兒少大未來問卷調查 中學生嚮往職業 半導體工程師由黑翻紅
(轉載)2025兒少大未來問卷調查 中學生組 中學男生關注科技業 女生偏愛動漫畫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Dreamina AI:免費的生圖AI工具(三):編輯功能
編輯/整理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源組 汪芩
Dreamina AI的多種編輯工具
Dreamina AI內建多種編輯工具,讓使用者可以在AI生成的圖片基礎上進一步微調,提升創作自由度。
主要編輯功能
局部重繪
允許選擇圖片的特定區域,並讓 AI 重新生成內容
適用於修改細節、調整人物表情或更換背景
圖說:局部修改狗狗的項圈細節
畫布擴展
可延展圖片範圍,生成更完整、更寬廣的畫面
適合用來擴充風景圖、創作全景式藝術
圖說:原圖與擴展圖
筆刷修復與移除工具
可以去除不想要的元素,AI會自動補齊畫面
讓作品更加乾淨、自然
圖說:擦除機器人右前腳
結語
學生可以選擇圖片的特定區域,讓AI重新生成該部分內容,應用於修改細節、調整角色表情、替換背景等。
或者修改畫作細節,還原古代場景,將人物服裝改為歷史服飾。還有延展圖片範圍,AI自動補全畫面,適合用於風景畫、全景圖的創作。
...
More
【教學新知】Dreamina AI:免費的生圖AI工具(二):文生圖教學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組汪芩與Chatgpt共同協作編輯
文字生成圖片
Dreamina AI支援文字生成圖片,用戶可以透過輸入描述,讓AI生成對應風格的圖像。以下是根據Dreamina AI教學擷取出的詳細的文字生成圖片教學:
進入Dreamina AI官網
前往 Dreamina AI 官方網站
點擊右上角「登入」,使用 Google、TikTok或Facebook登入
進入「影像生成」頁面
圖說:Dreamina ai會員登入頁面
輸入文字提示詞
在輸入框中輸入您想要的描述,例如:
「未來城市,霓虹燈,賽博龐克風格」
「魔法森林,奇幻風格,夢幻光影」
支援中文和英文描述
可加入細節提高畫面質量,例如:
「高解析度」「8K 細節」「超現實主義」等
圖說:Dreamina ai文字指示畫面
選擇風格與設定
Dreamina AI提供多種風格選擇:
寫實風格
動漫風格
油畫風...
More
【教學新知】Dreamina AI:免費的生圖AI工具(一):優缺點與使用限制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資組汪芩與Chatgpt共同協作編輯
簡介
抖音旗下推出的一款獨立軟體AI圖像生成工具-Dreamina ai,以「各位創作者提供快速創作數位藝術的能力」為主旨,為各位使用者或嘗試新技術的興趣玩家提供免費輕鬆生成各種風格的圖像的功能,滿足不同需求。
Dreamina Ai的優勢
相較於Midjourney、DALL·E這類AI生成工具,Dreamina AI目前完全免費,無需訂閱或充值,可以無限次生成圖片與作品。
1. 完全免費,無限制使用
Dreamina AI:目前完全免費,無需訂閱或充值,且不限生成次數
Midjourney:需訂閱($10/月起),否則無法使用
DALL·E 3:免費額度有限,超過需付費
Stable Diffusion:雖然免費,但需下載模型並手動配置
適合不想花錢但又想體驗AI生成的人
2. 支援中文提示詞,對中文使用者友善
Dreamina AI:可直接使用中文提示詞,不必擔心AI無法理解語意
Midjourney:主要支援英文,中文輸入可能會...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深入《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技術:從幕後看電影技術創新與挑戰等二篇分享
Netflix熱門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近期在全球爆紅,其中「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不僅成為導演展現風格的利器,也為學生提供深入了解影像敘事節奏與演員調度的寶貴機會。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深入《混沌少年時》的一鏡到底技術:從幕後看電影技術的創新與挑戰」等二篇分享。透過長鏡頭調度、無縫轉場與演員表演節奏,揭示影像創作背後的高度專業默契與創新挑戰。
此作品融合劇本分析、攝影技術與社會議題探討,或有助於學生從技術與敘事雙重面向掌握影視創作核心價值。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轉載1)「深入《混沌少年時》的一鏡到底技術:從幕後看電影技術的創新與挑戰
(轉載2)《混沌少年時》揭秘焦慮世代Emoji暗語文化背後符碼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大學怎麼變,幫助新課綱生適應學習?「大一年」陪Z世代找學習動機
首批新課綱學生多數已進入大學,學校如何因應Z世代學生的特質與學習模式做改變,支持學生展開學習?當家長與老師愈認識世代間的不同特質,就更能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與成長。清大教授焦傳金從參與美國「大一年會」的收穫中,分享大學端能在學生入學的關鍵第一年著力的面向。
(轉載)大學怎麼變,幫助新課綱生適應學習?「大一年」陪Z世代找學習動機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記者如何擁抱網紅文化?記者與網紅角色互換的「重啟人生」
在社群與AI時代,記者與網紅之間的界線日漸模糊。作者黃哲斌指出,若資訊基於事實,專業記者與內容創作者本質相近。新聞業正變得更個人化、互動化,也更依賴社群平台。他呼籲雙方攜手合作,制定行業倫理標準,提升資訊素養,共同打造可信賴的資訊生態系統。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記者如何擁抱網紅文化?記者與網紅角色互換的「重啟人生」。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