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I 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教育現場,學會「設計提示語(Prompt)」成為重要的新課題!
為此,教學發展中心特地與大家分享【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用提示語開啟人機協作的智慧之旅」。文中指出,撰寫提示語就像為自己做筆記,能幫助釐清目標與思路,讓與 AI 的協作更加精準。透過巧妙設計的提示語,將能夠更好地引導 AI 支援教學設計、提升課程創意與學習成效。
歡迎各位老師參閱,共同探索這個嶄新的領域。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提⽰語,其實是寫給⾃⼰看的筆記
我們常把提⽰語(Prompt)當作是⼈對 AI 下達的指令,但在真正使⽤之前,更應該視它為⼀種寫給⾃⼰看的筆記 – ⼀種幫助整理思緒、釐清問題的⼯具。
就像在學程式語⾔前會先畫流程圖、寫虛擬碼⼀樣,提⽰語的撰寫也是邏輯釐清的過程。我們先問⾃⼰:
⽬的是什麼?為何需要 AI 協助?有哪些條件或限制?當這些都釐清後,提⽰語⾃然就更清晰、更有效。
這就像規劃⼀趟旅程:你不會⼀開始就問司機「⾛吧」,⽽是會先想好⽬的地、路線、停靠點和備案。提
⽰語的設計,就是你對⾃⼰思考路徑的整理,讓接下來的 AI 協作更加順暢。
⼆、清楚的提⽰語,才能引導 AI 前進
當你腦中已有明確的問題與⽬標,提⽰語就像是地圖上的標記,讓 AI 知道要往哪裡去、要怎麼⾛。
清晰的提⽰語不只是「給指令」,更像是⼀場⾼效對話的起點。模糊的提⽰語,只會得到模糊的回答;明確的提⽰語,才能帶出更符合期待的回應。它是你與 AI 之間的橋樑,⼀座讓溝通更有效的橋樑。
記住:AI 雖然強⼤,但不是你肚⼦裡的蛔蟲。說得清楚,才是合作的開始。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三、與 AI 結伴同⾏,⽽不是取⽽代之
許多⼈擔⼼ AI 會取代⼈類,但⽣成式 AI 的真正潛⼒,並不在於「取代」,⽽在於「協作」。
這正是「智能增強」(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 IA)的核⼼精神:讓 AI 成為⼈類的思考夥伴、創意推⼿與執⾏助理,⽽⾮競爭對⼿。像 ChatGPT 這樣的⼯具,不只是幫你找資料或寫東西,更可以陪你⼀起釐清問題、激盪靈感、共創價值。
想像⼀下你在作畫:你決定主題與⾵格,⽽ AI 提供你顏料與畫筆,甚⾄幫你描繪細節。這樣的合作成果,往往⽐你⼀個⼈或 AI 單獨創作都更豐富、更深刻。
四、學習提⽰語,是 AI 時代的基礎素養
寫提⽰語不只是技術練習,它是⼀種思考的訓練,更是⼀種「學會如何與 AI 合作」的能⼒。
我們不再只學知識,⽽是要學習「如何問問題」、「如何拆解任務」、「如何讓機器成為我的助⼒」。這將會是 AI 世代最關鍵的學習能⼒,也將成為未來⾼等教育的重要課題。
結語|從今天開始練習對話
與 AI 對話的起點,不是華麗的提⽰語模板,⽽是⼀個願意嘗試的你。每⼀次對話,都是⼀次思考與表達的練習;每⼀次調整,都是⼀次學習與成⻑。
你不需要⼀次就寫出完美提⽰語,你只需要從今天開始,學著寫出第⼀句。
那麼 ~ 你準備好和 AI 對話了嗎?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