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 AI Coach:AI時代的高教轉型:我們該教什麼?怎麼教?為何重要?

作者: Hung-Hua Tien & AI Coach

🧭 開場:AI出現後,我們還需要學習嗎?
當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 橫空出世、生成力爆炸,全面改變知識獲取與內容產製方式,傳統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根本質疑:
我們還需要學習嗎?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些疑問看似來自對技術的驚嘆,實則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層反思。AI 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

  • 我們該教什麼?
  • 應該怎麼教?
  • 這樣的高等教育為什麼還重要?


(示意圖: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本文將從這三個面向出發,嘗試釐清 AI 時代中高等教育的任務與價值。

🎯 我們該教什麼?──無可取代的關鍵能力

當 AI 能搜尋資料、撰寫文章、總結觀點、甚至生成創意時,許多曾被視為「高階能力」的工作內容,正在快速自動化。然而,人類仍握有 AI 無法取代的關鍵優勢──來自價值、語義、判斷與責任的能力。
這些,正是教育必須承擔的任務。未來教育應聚焦於以下四種無可取代的核心能力:

🔑 人類必備的四種能力

1. 問題定義力
AI 擅長解題,卻無法自己定義「什麼問題值得解決」。學生應能從複雜現象中辨識關鍵議題,提出好問題。

2. 價值判斷力
技術中立,但使用技術的選擇卻充滿價值觀。AI 無法代替我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判斷何者「值得做」,仍仰賴人類的倫理意識與社會洞察。

3. 語義建構力
與 AI 有效協作的前提是:能清楚表達需求。提示語就是一種未來語言。學生需學會用結構清楚、語義完整的方式,讓 AI 理解「我想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4. 責任承擔力
AI 能給選項,但不能承擔後果。做決策與為行動負責,是人類不可轉讓的任務。教育要讓學生意識到:每個選擇都具有意涵與後果。

📌 教育重點轉移:從「解題」到「解決問題」

傳統教育著重於「解題技巧」與「考試成績」,追求正確答案與標準流程。而 AI 時代的教育,應轉向「解決真實問題」與「任務導向學習」:

  • 發現問題的敏感度:看見被忽略但重要的議題
  • 定義問題的能力:將模糊現象轉化為明確任務
  • 設計解方的創造力:跨域整合,構思可行方案
  • 評估結果的判斷力:衡量影響,做出價值選擇


(示意圖: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 我們該怎麼教?──打造人機協作的學習模式

👩‍🏫 新的課堂樣貌

在 AI 可即時生成內容的時代,教學不再是「傳遞知識」的單向過程,而是師生與 AI 一起「設計任務、啟動對話、生成成果」的多方協作。
這也促使教與學的角色出現根本轉變:

教師:從「知識傳遞者」→「任務設計者 × 協作導引者」

  • 協助學生釐清問題本質與目標限制
  • 引導學生設計提示語,進行 AI 協作
  • 評估生成過程中的語義品質與價值含量

學生:從「內容接收者」→「任務定義者 × 意義判斷者」

  • 提出任務需求與探索動機
  • 與 AI 展開提示語協作,反覆修正目標
  • 分析生成內容,提出反饋與深化觀點

🤖 人與 AI 的角色分工:語義協作模型

這不只是工具使用的升級,更是教學任務的重構:

師生 × AI 三方共同參與學習、反思與創造的全新學習模式

🧭 我們為什麼教這些?──從功能性走向意義性教育

過去的高教多半圍繞實用與競爭:學會技能、找份工作、累積資本。但 AI 時代顛覆了這些假設──技能將被加速取代,資訊不再稀缺,個人優勢不靠「會做什麼」,而是「懂為什麼做 × 願意承擔 × 能創造新價值」。

🌱 AI時代的教育,不是讓人類比AI強

而是讓人類更像人──能思考、能選擇、能創造意義。


我們要培養的,不是 AI 操作員,而是「會使用未來語言」的問題公民。

🎓 結語:邁向更人性的高等教育

教育從來不是讓人類與工具競爭,而是讓人類能更清楚地回答:

  • 我想解決什麼問題?
  • 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被解決?
  • 我願意為它付出什麼樣的努力與責任?

AI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個契機。它促使我們重新定位教育:不再只是傳授技能,而是啟發思考、培養責任、生成意義。

大學的價值,不在於教出「比AI還強」的人,
而是讓學生比昨天更清楚──
自己想做什麼、為什麼值得做、怎麼做得更好。

讓我們在AI時代,共同培養能思考、能定義任務、會與AI協作,並為選擇與成果負責的行動公民。


本篇為真實人機協作成果,由人類教師 Hung-Hua Tien 與 AI Coach 共同完成,展現教育領域中人機共創的實踐潛力與反思價值。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