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知】廣電系李武錚老師:「聽覺導向的選擇」

【教學新知分享:聽覺導向的選擇】(撰文:李武錚)

Shotgun,槍型麥克風在影視收音領域的必備工具之一,它其優勢為能把主要音源紀錄清楚外,也能把非主要音源的聲音恰如其分的被分離在主要音源的後面,創造出聲音景深效果著稱,筆者認為,這樣的紀錄方式,不論是主要音源的位置、動態、頻率…等,均能還原聲音當下的真實現象,達成聲音視覺化的效果。

在眾多槍型麥克風中,例如Rode NTG3、AKG C747、Audio-Technica BP28L、Sennheiser MKH 8060、Neumann KMR 82i、Schopes CMIT 5U、DPA 4017B等等,筆者都曾親身使用,並應用於錄製歌隊、合唱團、交響樂團、國樂團、管弦樂團、北管團、場音、Room Tone、環境音、影視現場收音……等多種聲音場景,所以,不同的錄製對象,就要使用適合它的麥克風。

上述型號大多是透過前輩的介紹開始使用,無論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吸收,筆者發現在後製混音時,槍型麥克風所錄製的軌道往往是最不需要額外擔心和處理的,這也說明了它們在錄製特定區域中的表現卓越;最近,世新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購入的DPA 4017B則是筆者想介紹的主角,希望能幫助到使用者對它運用。

幾年前,曾到台北市一間專門收錄古典樂器的錄音室錄製鋼琴演奏曲,這樣的樂風對聲音錄製技術和器材的要求極高,任何小細節的缺失都可能影響演奏者的聽感,進而影響整體演奏狀態,為了確保最佳效果,通常會與熟悉的監聽和麥克風進行錄製,而錄音室助理則建議使用DPA作為Room Tone,筆者第一直覺都是選擇相信,因為這個空間常駐者一定比筆者更加熟悉,但為了保險起見,也會同時使用筆者習慣的型號錄製,讓二者,用於大小A-B Technique的錄製,方便在聲音後製時,可以比較哪一種型號對聲音更有幫助。

錄製聲音時,筆者對高頻表現有著特別的要求,因為它是最先被聽眾感知到的部分,其表現直接影響著整體聲音的印象,然而,DPA 4017B在高頻表現上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高頻反應速度明顯優於同場的槍型麥克風,這種高頻表現讓我在錄製的過程中,無需擔心,尤其在後製階段,它能夠自然地融入主要音源之後,成為背景音的理想選擇。此外,它在聲音動態彈性極佳,一點都沒有誇張的拉扯,官網的數據顯示,它能處理最大聲壓級高達138 dB,那麼飛機起飛時約120 dB的噪音,對它來說也是輕而易舉就能詳細錄製,還有很寬的後製處理空間,如此強悍的錄製表現,讓筆者專心的注意主要音源的動態表現即可。

筆者從事收音、錄音、混音多年,一直堅持在收音、錄音時,錄製最原始的聲音,這是聲音設計前期的基本要件,在麥克風擺設的過程中,筆者總是先用自己的耳朵聽出主要音源的位置,然後進行擺設,再針對不同的收音對象,使用相對應的麥克風;很多人都說:「收音收的好,聲音就成功一大半」,如今的麥克風設計強調極低失真率,不論是廣告詞還是明星代言,都無法比擬親自使用的實際效果與聽覺感受,所以,DPA 4017B如此出色的表現,成為我心目中在槍型麥克風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