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陳彥龍
甫出任教育部政務次長滿月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6月20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辦的「112學年度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中,以「用創新改變世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葉丙成回顧自己過往的生命歷程,認為「創新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當前的挑戰跟問題,就是世界變化的太快!「我們要把台灣的孩子培養成終身學習者,他必須一直不斷的學習,且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葉丙成說。
葉丙成首先援引2013年9月英國牛津大學學者Carl Benedikt Frey及Michael A. Osborne發表的論文《未來就業:工作電腦化的可能性有多高?》,這篇論文研究全世界現有702種工作,有多少在20年後還會存在?結論是將近一半(47%)可能被電腦取代!「如果接下來面對的世界是每兩個工作,就有一個會消失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要如何做好準備面對這個挑戰?」這篇論文在全世界被引用了四、五千次,影響力非常大,也直接間接地促成了OECD已開發國家這十年的教育改革。
「沒想到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也變成是我們一個要注意的事情,現在外界的資訊都會影響到社會,甚至很多家長對於學校選擇的看法。」葉丙成接著說,2021年的9月亞馬遜(Amazon)才宣佈說要招募4萬人,14個月後,2023年1月立刻宣佈要裁員18,000人。世界變化之快,連掌握全美國人消費經濟行為資料的亞馬遜都看不準!美國銀行的分行也一家一家裁撤。「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接下來就是變化真的非常劇烈」,那這時候學校是否能夠幫忙學生學習並因應這件事情?這就是接下來的挑戰。
「我們現在唯一能夠確定是,接下來20年沒有穩定這件事情。這至少是我們從業界的觀點在看的,學界不見得有這種感受。但是在業界感受到是這個樣子。如果接下來這個世界沒有穩定存在,那我們怎麼樣培養我們的下一代?跨領域、自主學習能力,就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葉丙成分析,以前的年代是你有一個技能(skill set)很值錢,會有個不錯的薪水,那這技能的市場價值可以維持個二十幾年,到你退休為止。現在的狀況是這高薪技能的市場價值通常只能維持3-5年,因為網路資訊太發達,網路上也有很多的線上課程可以學習,所以3-5年後會的人變多了,技能的市場價值就開始往下掉。這個時候就被迫要做決定,再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開始成長上去,但維持個三、五年又會開始往下掉。換言之,自主學習能力很差的,基本上就會很辛苦。「所以我們的教育,是否能把學生培養成適合企業的人才,就是關鍵。」葉丙成舉例,現在業界很缺的人,就是數位行銷人才,但是學校科系似乎很少在訓練學生如何下臉書廣告。
根據《2024萬寶華全球人才短缺調查》,73%的台灣企業雇主表示在填補職位空缺方面存在困難,學校很難訓練出學生擁有進入職場該有的能力。而依據yes123求職網之調查顯示,高達七成二(71.7%)的上班族認為,目前的工作對自己來說,其實屬於「學非所用」。葉丙成表示,當學非所用之後,就會去做一些非典型的勞動,如騎摩托車(外送),事實上我國已經很缺勞動人口了,根據勞動部111年之統計,我國非典型勞動青年(15~29 歲)人數,大概21.3萬,占全體青年就業者10.3%。
葉丙成分析,在大學常看到一些沒有學習動力的孩子,其實問題從國中就開始。現在的制度是學測考的好,分數高,就有好學校唸。考不好,什麼選擇都沒有。2023年12月兒童福利聯盟做了一份《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將近七成孩子都在補習,很多都是補全科的,錢花下去買安心,但學生已經失去好奇心,沒有好奇心,就很難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國、高中這6年,以後進入到大學,就變成大家看到,很多已經彈性疲乏的孩子,「其實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他們已經累壞了」葉丙成說。
「現在很多孩子,在大學的適應很困難,因為他沒有自主學習能力,他是被補習校補起來的」。葉丙成援引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依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底日間學士班有3萬7,019名學生處於休學狀態, 109學年間日間學士班有4萬3,852名學生退學,大學生以「志趣不合」休退學的情況有增無減。葉丙成回憶教學經驗,難過地說,有些考進台大的同學讀了一年,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科系,就算叫他去重考,一樣還是不知道要填什麼系,「你建議他去探索,但他第一步就是跨不出去,因為他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說時間很寶貴,不能浪費在沒有效果的東西,這個叫死結。」
葉丙成接著說,「我們能不能讓台灣的年輕的學子找到動力,能不能培育足夠的業界人才,更重要是能不能讓他接軌真實的世界,這是我們現在台灣最迫切,特別是少子化台灣最迫切的問題。」
「如果大學能夠跟我們一起努力的話,我們就有機會扭轉整個社會」,葉丙成舉例,例如鼓勵多元招生管道、推動彈性學制、微學程、輔系,讓學生有機會做探索;另一方面加強業界和學校的連結,讓學生更了解業界,更知道自己的選項。教育部也鼓勵跨校合作,「因為未來世界是真的很不一樣。我們怎麼樣能夠培養出一個能夠很快的adapt to the change的年輕人,幫學生準備好面對一個充滿變化的世界,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用創新思維,來一起面對高教挑戰,那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