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為提升教學品質,鼓勵教師爭取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及獎勵教學成效優良教師,特訂定「世新大學教師教學卓越獎勵辦法」,每學年度遴選出「教學特優」、「教學績優」、「新進教師教學績優」、及「特殊教學方法」獎之獲獎教師群,教學發展中心特邀113學年度「教學特優」獲獎教師傳管系許碧芳老師,與我們分享其寶貴的教學經驗!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傳管系許碧芳老師:113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教學經驗分享。許碧芳老師致力於將教學與實務結合,透過產學合作與專案導向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同時,引導學生參與USR計畫、競賽與國際實習,拓展視野並培養社會責任感。 未來將持續結合AI與多元評分機制,培養具備創新力與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撰文: 傳管系許碧芳老師
教育的價值在於「學以致用」,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多年來,我致力於將教學與實務深度結合,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與校內外專案,不僅有效縮短學用落差,更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關鍵能力。
一、產學合作:打造實戰型課程
大三的「行銷企劃撰寫實務」與「網路與社群行銷實務」,皆以專案導向學習(PBL)為核心,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透過與業界廠商合作,讓學生有機會針對真實的產品進行行銷企劃與實作,這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企劃與執行能力,也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將學術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方案。
- 產學合作模式:在課程中,我會尋求與廠商合作,例如與華生水、廣達香、唯豐肉鬆等公司進行專案計畫。學生們會針對廠商的產品,撰寫行銷企劃案與短影音製作,並實際參與提案競賽。廠商代表會親自參與簡報,提供修改意見,提供獎金與提案費,甚至給予優異的團隊畢業專題贊助。根據畢業生的回饋,這些企劃作品對於他們在實習和求職面試時非常有幫助。
- 導入新科技與工具:為了讓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我在112-2的「網路與社群行銷實務」課程中,加入了AI生成應用的教學,讓學生們善用AI工具完成短影音創作,其中有兩組學生的作品被合作廠商華生水的董事長相中並買下。這證明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已符合業界要求,也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善用各種AI工具來完成高品質的創意作品。
二、社會責任:讓學習走出課堂
除了商業合作,我也積極以畢業專題課程帶領學生參與USR計畫,讓他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近兩年我們參與的計畫包括:
- 石碇觀光數位韌性共學計畫:我帶領學生運用行銷專長,協助石碇觀光發展協會推廣在地文化。學生們製作了多支宣傳影片、經營社群平台,並以在地吉祥物「淡碇鱷」為核心,成功吸引了廣泛關注。此專案不僅產出了 3 支地方影片、4 支商家影片,還支援了 3 場活動,讓學生實際體會到行銷如何促進地方發展 。
- 萬芳醫院健康傳播計畫:此計畫是與萬芳醫院合作的深耕USR計畫,我們指導學生製作了 6 集《破除醫學迷思系列》Podcast 直播節目,邀請醫生以科學觀點破解大眾迷思。
此兩件計畫獲得了世新大學世鑫獎USR類獎項的肯定,充分展現了「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的教育精神 。
三、教學實踐計畫:搭配產學合作及廠商多元評分
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學用落差」與「學習動機不足」等問題,本人114學年獲通過一項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旨在優化課程設計與評分模式及提升學生5C能力。為了讓學生的作品更貼近市場需求,在未來的教學設計中,將把「多元評分」作為核心亮點。具體作法包含:
- 流量成效納入評分:學生製作的短影音將上傳至YouTube等社群平台,其觀看率、分享率等實際流量成效將納入期末成績 。
- 廣告投放實作:學生將親自在社群平台上下廣告,並由業師評估成效,此項也將納入成績考量 。
- 強化廠商評分權重:將提高廠商在評分體系中的比重,讓學生更注重作品的市場導向與實用性 。
透過這些改變,期望能激勵學生更深入地結合理論與實務,提升他們的溝通、合作、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及問題解決等5C核心能力,並縮短學用落差。
四、學生輔導:激發潛能與拓展視野
我深信,教學不應僅限於課堂,因此我積極輔導學生參與各類校外競賽、專利申請與國際實習,幫助他們拓展專業視野,並提升就業競爭力。
- 全國性企劃競賽:我指導學生參與 TBSA 全國大專創新企劃競賽,在 2023-2024年間,學生們共獲得了17項獎項,其中有102位學生獲獎 。
- 國際發明展與專利:我將專利發想融入課程,指導學生開發創新商品並申請專利。近兩年,我們在國際發明展上屢獲佳績,包括 2023 年馬來西亞 ITEX 國際創新發明展的「鍋蓋專利」榮獲銀牌,以及 2024 年高雄 KIDE 國際發明暨設計展的「拆接式油漆刷專利」榮獲金牌 。
- 海外實習計畫:我連續三年獲得「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補助,選送 17 位學生赴泰國曼谷進行海外實習。這是台灣傳播科系學生首次以媒體記者或行銷助理身份赴泰國實習,學生們在異國環境中磨練了專業技能,也累積了寶貴的國際工作經驗 。
五、結語:啟發潛能與共創價值
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更是「啟發潛能」與「連結未來」。當學生的作品被廠商採用、獲得獎項或取得海外實習機會時,這些都代表他們已具備在職場立足的能力。
未來,我將持續探索 AI 等新興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深化產學合作,並提供更多跨領域學習機會,期盼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及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共同實踐「學以致用、共創價值」的教育目標。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