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於113年11月28日辦理學術倫理工作坊「生成式AI用於研究的學術倫理議題」(11/26截止)

[北區基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活動] 活動資訊 (一)主題:【生成式AI用於研究的學術倫理議題】 (二)講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周倩副校長兼倫理長 (三)時間︰113年11月28日(四) 14:00~16:00 (四)辦理方式︰採線上同步(Google Meet),會議連結於活動前寄送至報名信箱 (五)參與對象︰全國大專校院教師,開放名額250人 (六)研習證書︰活動全程參與者將核發電子式研習證書 (七)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2BEUBXouPcF51tt5 (113年11月26日(二)17時或額滿截止)
More

【轉知】國立政治大學辦理EMI教學相關系列活動(11/27報名截止)

一、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資源中心邀請教學經驗豐富之國內外教授,期許能透過講座與教學經驗的分享,讓校內外師生都能更了解EMI之理念與教學方法。 二、本系列活動,同時開放線上與實體報名,報名連結與資訊如下。 三、第一場 (一)活動日期:12月02日(一)10:00 AM - 12:00 PM (二)演講主題:清華以及清大電機系的英語授課:我的實踐與反思 EMI at NTHU and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y Personal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三)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會議室(行政大樓8樓160812室) (四)實體報名:https://reurl.cc/xvV4z5 (五)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VooKNcA2c1j5FMAa9 (六)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11月27日(三) 四、第二場 (一)活動日期:12月14日(六)10:00 AM - 14:30 PM (二)演講主題:重新想像...
More

【轉知】國立臺東專科學校於113/11/15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題講座-性好,有你」(11/13報名截止)

說明: 一、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東區基地由佛光大學、國立宜蘭大學、慈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及本校共同執行,辦理教師研習活動,提升教師研究能量及教學品質。 二、活動資訊: (一)時間:1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13時至15時30分。 (二)地點:Google Meet線上研習。 (三)講師: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李雅琇老師。 (四)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Sg6Q4Ekb9DrZpCG6。 (五)名額:100人(報名截止後以email寄送會議室連結)。 (六)全程參加者,將核發電子研習證明。 (七)檢附活動簡章及海報。 三、聯絡資訊:國立臺東專科學校教務處教學發展組胡小姐(電話:089-226389#2113;E-mail:chi0924@ntc.edu.tw)  
More

【轉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11/11舉辦EMI線上講座

一、為推廣大專院校EMI課程,本校舉辦一場線上EMI講座,誠摯邀請各大專校院教師參與。 二、講者:大葉大學張智惠教授。 三、主題:「EMI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四、時間:113年11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時至12時。 五、報名網址:https://reurl.cc/MjqOem。
More

【轉知】大葉大學於11/20辦理「113年高教深耕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成果發表會」(11/13報名截止)

說明: 一、大葉大學為展現113年高教深耕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成果,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校園實踐場域「大自然綠教室」的揭幕,展現森林學堂與AI數位科技巧妙的結合,活動中將帶領大小朋友走進大葉自然的森林小學堂,體驗奇妙的AI之旅。同日亦安排國際文化祭、校友論壇及草地音樂節等活動,讓與會者體驗各國文化、音樂及美食。竭誠邀請各校夥伴、企業廠商、社區民眾、中小學師生蒞臨參觀與指教。 二、活動訊息: (一)活動時間:1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二)活動項目、時間及大葉大學各地點: 1.10:00~10:40:開幕暨表演,管理學院大樓中庭。 2.10:40~14:40:SDGs校園實踐第二場域開幕暨體驗活動,管理學院大樓D川、工學大樓H303。 3.10:00~14:00:國際文化祭-各國美食暨跨文化交流,管理學院大樓中庭。 4010:30~12:00:永續實踐力-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校友論壇,管理學院大樓D007大葉講堂。 5.12:00-20:00:草地音樂節-音樂美食饗宴,工學院前大草地。 6.09:00~17:0...
More

【轉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11/19辦理113年苗圃計畫跨領域教師論壇

一、依據教育部「跨領域教師發展暨人才培育計畫」,為鼓勵大專校院教師了解設計思考及跨領域教學模式,特辦理本論壇。 二、活動訊息說明: (一)活動名稱:設計思考的X次方-苗圃跨領域教師論壇 (二)活動時間:113年11月19日(二)上午10時至12時。 (三)活動地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先鋒國際研發大樓3F(臺北市忠孝東路3段46號;忠孝新生捷運站3號出口) (四)報名資格:校內外具專兼任教師、助理助教及行政人員身分。 (五)活動內容:詳請請見報名連結。 (六)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2kxALD99AHQ4KTkX6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創新人文展演——數位內容策展

「面對非藝術設計背景的學生,我們就是要發現他們個別的專業,給他一些方法跟工具,然後讓他有機會將想法實踐出來。」中興大學趙欣怡老師分享,人文學科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被侷限於紙張,以簡單的數位工具,將自身的想法投入在展覽的執行層面向外拓展,進而提升作品的創新性。 (轉載)創新人文展演——數位內容策展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從教學現場出發翻轉語言新價值

東吳大學外語學院院長王世和從過往教書25年、兼任行政工作14年等經驗中學習到,外語教學從過去到現在已有很大的改變。除了外在高教環境的要求,例如議題導向、永續發展、108課綱、2030雙語政策等,教學已非早期只需顧好自己教課的內容和方法,學生現今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與思考模式都不一樣。老師所訂定的教學目標、課堂內提出的探討議題和運用的教學方式也須同時跟著改變,師長和學生都需面對全方位的轉型。 (轉載)從教學現場出發翻轉語言新價值  
More

【精進講座】113/10/30 校內提案說明會及第一場分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推動現況-以通識(體育)學門為例」

場次一 時間: 113年10月30日(三)下午12:30 - 13:30 主題:114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提案說明會 場次二 時間: 113年10月30日(三)下午13:30 - 15:00 主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推動現況-以通識(體育)學門為例 講者:師範大學林靜萍教授 活動:錄影檔
More

【轉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於113年11月21日(四)辦理「113年度跨校教師社群成果交流會暨共識會議」(線上會議,11/19截止報名)

北區基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促進社群交流機會及展現本年度跨校教師社群執行成果,訂於113年11月21日(四)辦理「113年度跨校教師社群成果交流會暨共識會議」(Google Meet線上會議),邀請師長踴躍報名參與。 (一)主題:113年度北區基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跨校教師社群期末成果交流會暨共識會議 (二)時間:112年11月21日(四) 下午14:00-16:30 (13:30開始報到) (三)地點:本次活動將以Google Meet進行(會議室連結將於活動前以電子郵件提供) (四)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MiesCvL8E8T1qm89,報名至11/19(二)下午17:00止 (五)參與對象:本基地之跨校社群成員、各公私立大專校院教師及對本活動有興趣參與者
More

【轉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113年11月23日(六)辦理113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區域基地「跨校教師社群成果交流會」(11/19截止)

北區基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為健全跨校教師發展支持網路,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能量和教學品質,建構跨校教師專業知能,訂於113年11月23日(六),辦理113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區域基地「跨校教師社群成果交流會」,邀請師長踴躍報名參與。 (一)名稱:113年度北區跨校教師社群成果交流會。 (二)時間:113年11月23日(六) 09:40-13:30。 (三)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交映樓1樓 (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四)研習證明:完成簽到並全程參與者,於活動結束後核發電子研習證明。 (五)報名方式:即日起至113年11月19日(二)於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2MPeH3Nm8nyPsqkP6登記報名。
More

【教學新知】(轉載)用科技傳承藝術與文化的實踐者

數位影像需要考量使用者需求,加入文字、聲音與其他科技元素,或嘗試讓影像自己說故事,觀看者猶如穿越古今,身歷其境遊泰山。明志科技大學的劉為開、沈明得教授分享以人為本、科技為用的設計思考,帶領同學思考、探索人的需求與科技為用的可行性,透過虛擬實境VR程式設計,引領人們「穿越古今遊泰山」。 (轉載)用科技傳承藝術與文化的實踐者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教師共享學習軌跡驅動學生自我調整PBL學習與精準輔導之研究

培養學生具備進入真實世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大學教育一直努力的面向;運用PBL教學法,十分適合異質性班級組成,並能夠組織不同能力的學生,透過合作來解決問題。 透過師生共學與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實質回應了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支持其學習需求的期待,更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如何在真實情境下,有效與他人共組團隊合作解決問題。 (轉載)教師共享學習軌跡驅動學生自我調整PBL學習與精準輔導之研究 108年度 通識(含體育)學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胡詠翔 助理教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