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計畫」是教育部今年度補助的計畫,目的是透過大學法律系所的服務與實習,將法律知識與法治理念帶入偏鄉地區。
教學發展中心特別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大學走入偏鄉推廣法治教育,多元素材納AI、動漫助學習。介紹大學如何走入偏鄉推廣法治教育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連結區域學校資源,協助城鄉教育發展」核心目標。我校法律系也積極參與此計畫,作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
【教學新知】(轉載)因應高教人才斷層-提升教研人員待遇計畫/跨域育才對接產業需求,留才、攬才接軌國際
因應產業蓬勃發展、高教人才薪資結構鬆綁不易的現實,教育部以融合產業與學術的博士獎學金制度、擴大彈性薪資加碼補助制度及調升學術研究加給,強化扎根育才、本土留才、國際攬才的效果,同時透過制度設計,藉由支持年輕教師和國際學者維持學術界的人才流動,在少子化浪潮持續來襲時,提前預防高教人才斷層的危機。
(轉載)因應高教人才斷層-提升教研人員待遇計畫/跨域育才對接產業需求,留才、攬才接軌國際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改變學習新模式|數位化教學策略與自主學習計畫;運用自主學習模式於課堂教學之芻議
當教學的形式有了更多新面貌,這意味著教育者面臨極大的轉型挑戰。「沒有好的教學活動,我們只是在把教材數位化。」在課程的設計上更需要融入素養而非單純工具的使用。由教育部提供的數位教學結合自主學習四學流程: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為基礎,實際延伸出新型態的教學架構。
(轉載)改變學習新模式|數位化教學策略與自主學習計畫
(轉載)運用自主學習模式於課堂教學之芻議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創新創業教育-換成商業腦!三創教育開拓職涯新選擇
臺灣過去的教育較側重應試,對於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相對不足。面對全球變遷,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重要趨勢,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因此,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教育計畫」(簡稱創創計畫),透過系統性的三創(創新、創意、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市場思維與實戰能力。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創新創業教育-換成商業腦!三創教育開拓職涯新選擇。透過實作機會與資源支持,培養具創業精神的人才,提升競爭力。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高等教育招生方案與人才培育的機制
近年來少子化導致的危機讓高等教育機構面臨非常大的衝擊。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對於臺灣出生人口數推估,自2025年開始,臺灣的出生人口大約為14萬人,又根據教育部之統計,112學年度開始大一學生人數將低於20萬人,推估117學年度適逢虎年效應,大一學生人數大約為15萬人;119學年度適逢建國百年及龍年,將使大一學生人數增加至約18萬人;預計未來16學年,大一學生人數平均一年減少約3400人或1.9%(教育部統計處,2021)。
(轉載)高等教育招生方案與人才培育的機制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政院下令公部門禁用DeepSeek |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 服務,未限制一般民間使用
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相關資安風險亦須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與研究過程中應特別注意AI工具的使用,避免涉及資安疑慮。行政院下令公務機關全面禁用中國DeepSeek AI服務,如果公立大學以及研究機關須使用,可依照規定報准核可,採取必要措施後再行使用。
(轉載)政院下令公部門禁用DeepSeek 學術研究機關使用須報准核可
(轉載)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 服務,未限制一般民間使用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SDGs時代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創新變革
當永續發展成為全球趨勢,高等教育也扮演起重要角色,從培育人才走向實踐社會責任。教育部將SDGs正式納入技專校院校務評鑑,並強調與大學社會責任(USR)的連結。近年許多學校亦將SDGs融入校務治理、課程設計與產學合作,讓永續概念走進教室。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SDGs時代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創新變革。如何將SDGs結合教學,引導學生關心世界、培養公民素養,正是當前教育現場的重要課題。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調查:2025國際招生藍海趨勢報告 人工智慧前景看俏 資訊科技領域就讀意願高|2024全國大學校院華語教育交流座談會
全球人工智慧浪潮襲來,生成式AI爆發並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對國際學生的留學決策已產生顯著影響。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公布《2025國際招生藍海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國際學生留學熱門領域,資訊通訊科技自前年的第5名,今年躍升至第2名,顯示資通訊科技吸引力正在快速增長,與全球人工智慧趨勢,以及相關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有關。
(轉載)調查:2025國際招生藍海趨勢報告 人工智慧前景看俏 資訊科技領域就讀意願高
(轉載)2024全國大學校院華語教育交流座談會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永續AI時代的教與學-WHAT_永續AI時代來臨 學校可以做什麼&延伸思考 大一新鮮人的學習圖像
AI正重塑世界,面對永續發展議題,該如何因應?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AI不僅影響著產業,也讓教育方式、學習模式、人才培養都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學校該如何調整步伐,幫助學生在AI世代穩健前行?本篇教學新知提供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探討AI與人類的關係、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以及學校在培育未來人才時應具備的視角與策略。
(轉載)【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永續AI時代的教與學-WHAT_永續AI時代來臨, 學校可以做什麼(國立政治大學吳思華教授)
(轉載)【探索者學院共同課程】永續AI時代的教與學-延伸思考 大一新鮮人的學習圖像(國立政治大學吳思華教授)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別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學生
隨著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教育界需要與時俱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吳穎沺強調,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與發展階段引導AI學習,並從基礎開始。對年輕學生,可透過AI競賽或教育型機器人來激發興趣和批判思維;對高中和大學學生,則可將AI實作課程與生活議題結合,並透過跨校合作來補充師資不足。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別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學生,期許這樣的AI素養教育策略,不僅幫助學生適應未來,更為他們打下迎接未來挑戰的基礎。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 教育部頒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
為實踐「健康臺灣」之國政願景,教育部邀集國家教育研究院、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相關專家學者,已完成擘劃並於日前公布「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14年至118年),以營造友善且幸福的校園環境,提升教職員與學生的情緒健康,重點涵蓋學習有關人際互動、同理關懷他人、道德責任等知識、技巧、態度、信念的教育過程。
(轉載)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 教育部頒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以教師社群支持教學創新 解決教學現場問題
因應臺灣高等教育教學現場的現況和挑戰,教師社群與教學創新成為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之一。為使大學端、教師端及社會大眾了解大學發展教師社群與教學創新的理念及政策,以及大學校院如何利用教師社群精進教學、協助教師專業發展?其可能的策略及資源為何?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分享其對於高等教育中教師社群與教學創新之觀察與期許。
(轉載)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以教師社群支持教學創新 解決教學現場問題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全球調查教師最大挑戰:保持課堂參與度、學生行為與心理健康問題
在現今教育環境中,維持學生課堂參與度與關注其心理健康已成全球教師的重要課題。根據美國McGraw Hill「學習成效和數位科技教室」調查,68%的教師認為提升學生參與度最具挑戰,尤其在亞洲、北歐與拉丁美洲,近半數教師有同樣困擾。此外,課堂外因素如家庭支持不足與心理壓力也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隨著AI技術的普及,80%的教師已使用或計劃使用AI工具,認為其能減少行政負擔並提供個人化學習體驗,但也擔憂其對學術誠信的影響。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全球調查教師最大挑戰:保持課堂參與度、學生行為與心理健康問題,期許能在擁抱科技與維持教育本質間取得平衡,共同打造更佳的學習環境。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23.1%大學生具憂鬱情緒傾向,教育部積極推廣心理調適假|長大就知道?調查:對未來迷惘居大學生壓力之首
近年大專院校學生自殺事件頻傳,2024年衛福部青年十大死因統計,自殺排名第2,死亡率創新高。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連續2年針對大專學生進行壓力調查,2024年整有高度憂鬱傾向比例23.1%,雖較2023年稍低,比例還是很驚人;其中又以大三學生的壓力最高,壓力來源主要以學業壓力與未來規劃壓力比例最高,未來規劃壓力更是所有大學生壓力之首。
(轉載)23.1%大學生具憂鬱情緒傾向 教育部積極推廣心理調適假
(轉載)長大就知道?調查:對未來迷惘居大學生壓力之首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性別平等教育停看聽 教育部製播《性別平等Easy Go》廣播節目推廣性平教育
由教育部與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合作製播的《性別平等Easy Go》,是一個關注性別平等教育與社會議題的廣播節目,致力於推廣性別平等教育,帶領聽眾探索多元性別議題的各個面向,探索多元的性別教育,並著力於消除刻板印象和性別偏見的實際行動,提供給各位老師參考!
(轉載)性別平等教育停看聽 教育部製播《性別平等Easy Go》廣播節目推廣性平教育
(轉載)《性別平等Easy Go》|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