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知】圖傳系劉乃瑋老師:TouchDesigner節點式視覺程式設計工具結合AI即時生成的可能性

「動態舞台視覺設計」這門課程在原有 Resolume Arena 教學基礎上,嘗試導入 TouchDesigner 作為輔助工具,並進一步結合 AI 即時生成圖像方案,拓展互動與視覺表現的可能性。此做法讓學生能快速取得所需素材,降低過往因動態影像或影視軟體技術不足而造成的學習門檻,特別有助於跨系學生修課。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圖傳系劉乃瑋老師:TouchDesigner節點式視覺程式設計工具結合AI即時生成的可能性。此文將介紹兩種關於StreamDiffusion外掛元件之間的差異,與TouchDesigner 結合後的使用方式。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圖: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撰文: 圖傳系劉乃瑋老師 在圖文傳播系開設的「動態舞台視覺設計」課程原始內容是教授Resolume Arena,後因時勢所趨和想探索更多的互動和表現的可能性,於這學期嘗試導入TouchDesigner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在搜集及研究此軟體的用途與使用場景時習得了結合AI工具的方案資訊,此方案可仰賴AI既時生成圖像的優勢,後導入至TouchDesi...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反思高教深耕計畫,真正該關心的是什麼?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多年,雖然投入可觀的經費與資源,但更值得關注的,或許不只是數據與排名,而是計畫落實「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師教學品質」的核心目標。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反思高教深耕計畫,真正該關心的是什麼?本文從制度觀點、師生成長與教學現場需求出發,提供教師思考教學設計、課程評估的方向,協助於日常課堂中實踐教學精進。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示意圖: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微短劇 APP 受到瘋狂歡迎/現象級熱潮」融入教學應用啟示等二篇分享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微短劇 APP 受到瘋狂歡迎/現象級熱潮」融入教學應用啟示等二篇分享。文章解析微短劇如何突破傳統媒體形式,成為易於接觸與操作的創作工具。短小精悍的劇情、情境化學習與跨媒體互動,讓微短劇特別適合語文教學、媒體素養培養、情境模擬及翻轉課堂等。教師也可嘗試結合生成式 AI 協助腳本設計與評量規準,激發學生的創作力與批判思維,並在實作中促進同儕回饋與自主學習。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轉載1)微短劇 APP 受到瘋狂歡迎 圖片來源:擷取自原文頁面 (轉載2)短劇現象級熱潮、原因一次看 圖片來源: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轉載):「Google Gemini Educator 線上認證 QA、報名方式一次看」等二篇分享

Google for Education 近日推出 Gemini Certified Educator 證照,只需完成 37 道選擇題並達及格標準,即可取得 Google 官方頒發的電子證書。這項 AI 應用能力認證專為教育工作者與學習者設計,重點在於檢測對 Google AI 工具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在教學中負責任地整合 Google AI。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Google Gemini Educator 線上認證 QA、報名方式一次看」等二篇分享。完整解析報名流程與考題方向,協助教師快速備考,並將生成式 AI 技術靈活運用於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轉載1)Google Gemini Educator 線上認證 ( 包含重點題目與解答) (轉載2)除了Gemini教師認證,還有兩張結業證書,Google免費證照懶人包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
More

114-1 教學資源組專業進階器材筆試報名

時間: 考試時間為12:15 考試地點:M306 地點:於群組另行通知 *報名額滿或2025/09/30 12:00停止報名* *筆試每人最多參加兩種器材筆試考核(考試時間不變) *此次考核開放名額為55人 請各組派代表參加即可 (相關課程有考核也不用報名) *需通過專業進階(一)後方能報考專業進階(二) *需通過專業進階(二)後方能報考專業進階(三) 線上報名連結:https://lin.ee/SLkQe7a  加入官方帳號 點擊器材考核   請加入群組:https://line.me/ti/g/hCm3UDTFYd  以便獲得最新資訊 器材操作手冊、考核要點:https://sys.ctld.shu.edu.tw/equiplist.php
More

114-1教學資源組 廣電系畢業製作製片會議

114-1 教學資源組 廣電系畢業製作製片會議 地點:GB101圓桌影音播客直播間(原言論廣場) 時間:2025/09/17(三) 下午12:20-15:00   會議議程: 1.確認各組檔期時程(抽籤)。 2.確認各組所需攝影機(抽籤)。 3.確認各組使用鏡頭組(抽籤)。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於上班時間致電本組承辦人: 教學資源組 李佳陽先生 分機:82339
More

【教學新知】傳播管理學系温志皓老師:114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經驗分享

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際,本校持續深耕教學創新,特邀傳播管理學系温志皓老師分享寶貴的申請經驗。温老師將課程結合生成式AI與鷹架理論,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創作。透過手機、平板與筆電的即時操作,學生能以最新技術實踐影音與圖文生成,貼近產業脈動,培養獨立創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傳播管理學系温志皓老師:114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經驗分享。此案例展現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如何助力教師課程創新,啟發更多跨域合作與學習熱情。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編輯|教學發展中心 圖一: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在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同時,本校亦積極推動教學創新,並於近期舉辦「114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精進與執行經驗分享會」,邀請多位教師交流申請與執行心得,期望透過經驗分享激盪更多創新思維,持續營造優質教學環境。 其中,傳播管理學系温志皓老師的分享引發與會教師熱烈關注,展現他如何結合理論與實作,並導入生成式AI技術,翻轉學生對資訊課程的刻板印象。 圖二:温志皓老師與會分享 温老師回顧,他原...
More

【徵件說明會】教育部於114年10月7日辦理「115年度大專校院教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徵件」線上說明會(報名至9/26截止)

  一、教育部為落實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業自107年起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透過支持教師個人教學研究計畫,提升教師教學品質,確保資源有效運用於教學現場,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為協助教師順利執行本計畫,特辦理115年計畫徵件說明會,說明計畫推動重點及徵件流程。歡迎有興趣教師自行報名參加: (一)會議方式:線上會議/Cisco Webex(會議連結將於報名後另行提供)。 (二)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AO2RA。 (三)報名期間:自114年9月15日(星期一)起至114年9月26日(星期五)止。 (四)活動場次: 1、上半場(教師):提供申請人有關本計畫的原則性說明。 2、下半場(行政同仁):提供學校承辦人有關本計畫的行政協助事項說明。 三、如對活動有疑義,可洽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專案辦公室,電話:(02)2356-3312分機726。
More

【教學新知】廣電系黃國華老師:電視音訊製作新課題:從RF分配到AI自主判斷的轉型挑戰

在數位與AI技術快速演進的今天,製作現場的導播與成音工程師正面臨全新挑戰。從大型現場直播所需的無線麥克風頻率協調,到透過Audio-over-IP(AoIP)實現的遠端製播,再到AI自動混音與即時降噪,這些新趨勢正改變傳統分工,也帶來更靈活且沉浸的節目聲畫體驗。 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廣電系黃國華老師:電視音訊製作新課題:從RF分配到AI自主判斷的轉型挑戰。啟發我們在課程中運用數位工具與跨域思維,例如多聲道錄音實作、即時串流教學等;透過類比廣電現場的協作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技術+創意」的融合,培養跨領域能力。 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撰文: 廣電系黃國華老師 圖一:本圖由巧玲與ChatGPT_Andy協作生成 隨著廣電科技的發展,電視製作現場出現了許多新技術與新趨勢,進一步影響了導播與成音工程師之間的合作模式。無線傳輸、網路通訊、沉浸式音效與AI工具的引入,一方面為節目聲畫呈現帶來更多可能,一方面也對雙方提出新的挑戰和學習門檻,以下略舉數例。 無線麥克風與頻率協調(Frequency Coordination): 在大型現場直播...
More

【教學新知】口傳系林殊宇老師:在影像創作中培養觀察與實作 ⼒。⼀⾨跨年級、跨領域的短影⾳課

作者: ⼝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林殊宇⽼師 在社群媒體⾼度視覺化的今天,學⽣對「影像內容」的消費⽐我們熟悉,但是對於「影像敘事」的理解與操作,卻仍停留在模仿與拚流量的階段。於是我開始思考:如果我們不只是教他們「如何剪出⼀⽀影⽚」,⽽是讓他們從頭到尾「企劃、拍攝、剪輯、上線」,會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更能鍛鍊他們⾯對未來傳播⼯作的核⼼能⼒? 這堂課《進階社群短影⾳:主題創作》,便是在這樣的思考下設計的。課程融合主題發想、內容策略、實地拍攝與社群發布等元素,希望打造⼀個真實的內容創作模擬環境,讓學⽣從內容⽣產者的視⾓重新認識影像創作。 從景美出發:學⽣⽤⾃⼰的⽅式讀懂在地 課程中,我帶⼊以「景美」為主題場域的vlog創作計畫,開放學⽣以USR精神為本,⾃由選擇切⼊點。從夜市到市場、從街頭藝⼈到巷弄裡的⽼店,學⽣必須親⾃踏查、設計拍攝主題與敘事觀點,最終製作成具備電影質感的短影⾳。 值得⼀提的是,這堂課並未規定狹隘的題材或格式,⽽是將「影像說故事」當作主軸,由學⽣⾃⼰定義他們想講的「地⽅故事」。學⽣的拍攝內容涵蓋社區⼈物、⽂化觀察、⽇常節奏與空間情感等⾯向,讓我們看...
More

【教學新知】(轉載)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114年7月)

在數位轉型與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日,教育現場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契機。AI已不僅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更是推動學習方式革新的動能。若能掌握AI應用思維,將有助於重新設計課程,強化學生專業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發展中心與您分享【教學新知】(轉載):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114年7月),本指引所提出的核心能力架構,不僅能為產業培養所需人才提供參考,也能啟發教師將AI技術融入教學,進一步提升課堂互動與成效,實現教育與未來趨勢的接軌。歡迎各位教師參閱!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新知」長期邀稿: 「教學新知」邀稿文章,圖文內容不拘,建議在1,500字以內。內容亦可運用附圖或相關超連結,來提供相關引註資料。來信賜稿請寄至教發中心E-mail:ctld@mail.shu.edu.tw。稿件若經採用,將刊登至教學發展中心網頁(https://reurl.cc/9vKAbY),並寄發至全校教師電子郵件。
More

【教學新知】經濟系田弘華老師× AI Coach:AI時代的高教轉型:我們該教什麼?怎麼教?為何重要?

作者: Hung-Hua Tien & AI Coach 🧭 開場:AI出現後,我們還需要學習嗎? 當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 橫空出世、生成力爆炸,全面改變知識獲取與內容產製方式,傳統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根本質疑: 我們還需要學習嗎?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些疑問看似來自對技術的驚嘆,實則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層反思。AI 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 我們該教什麼? 應該怎麼教? 這樣的高等教育為什麼還重要? (示意圖:本圖由許乃倫與ChatGPT協作生成) 本文將從這三個面向出發,嘗試釐清 AI 時代中高等教育的任務與價值。 🎯 我們該教什麼?──無可取代的關鍵能力 當 AI 能搜尋資料、撰寫文章、總結觀點、甚至生成創意時,許多曾被視為「高階能力」的工作內容,正在快速自動化。然而,人類仍握有 AI 無法取代的關鍵優勢──來自價值、語義、判斷與責任的能力。 這些,正是教育必須承擔的任務。未來教育應聚焦於以下四種無可取代的核心能力: 🔑 人類必備的四種能力 1. 問題定義力 AI 擅...
More

【轉知】政治大學9/21辦理114學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師資培力工作坊」(9/17報名截止)

一、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辦理之114學年度全國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師資培力工作坊」,涵蓋「設計思考」與「循環永續」兩大主題,特邀大同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陳彥甫副教授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羅際竤副教授,針對教學實務及專案指導經驗進行交流。歡迎對相關主題有興趣之教師踴躍報名參加。   二、工作坊活動資訊如下: (一)時間:114年9月21日(星期日)上午9時至12時 (二)地點:大同大學經營大樓102教室 (三)對象:大專校院及高級中等學校教師   三、欲報名者,敬請至該競賽官網閱覽報名相關資訊,網址:https://proj.moe.edu.tw/sihs。   四、活動聯絡人:政治大學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洪小姐,(02)2939-3091分機69203。
More

【轉知】臺灣師範大學推動「EMI教師專業社群」及「EMI學術英語人才與領導課程」(申請至9/3前)

一、臺灣師範大學函知其EMI教學資源中心辦理《EMI教師專業社群補助辦法》與《EMI學術英語人才與領導課程》,歡迎本校師生踴躍參與。 二、專案摘要如下: (一) 教師面:《EMI教師專業社群補助辦法》邀請具EMI教學經驗教師參與,依課堂實踐、課綱設計與AI應用等主題進行共學與交流,藉以強化教學實踐與創新發展。 (二) 學生面:《EMI學術英語人才與領導課程》開放大專校院學生及有意擔任EMI教學助理或寫作輔導員者報名參加。課程全年分四期,由EMI專家與學術英語講師授課,採線上方式進行,協助學生靈活學習,並有效提升學術英語能力。 三、專案之報名時間與申請方式 請詳見網頁https://rcemi.ntnu.edu.tw/,歡迎踴躍提出申請。 課程報名事宜,請洽業務信箱rcemi@deps.ntnu.edu.tw,或詢問聯絡人曾俊業專案經理(02-7749-7082)
More